科教动态

[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完善三个机制 补齐三个短板 医教协同推进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2017-07-11

人才是推进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关键,四川省高度重视医学人才培养工作,针对基层人才“量少、质弱、不稳”的三个短板,不断完善“管理、培养、使用”三个机制,医教协同推进人才建设。全省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从2011年的4.39人增加到6.05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从1.91人增加到2.27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从1.51人增加到2.53人,基层队伍得到壮大。

一、完善管理调控机制,补齐人才供量不足短板

(一)加强统筹协调,拧成“一股劲”。着眼人才培养与使用相协调,建立了由1名副省长同时分管教育、卫生、人社三部门的领导体制。加强统筹推进,建立医学教育和人才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规划均由省委常委会和省政府常务会审议的决策机制。加强部门联动,教育、卫生计生签订医教协同战略协议,每年定期磋商人才培养重大问题。

(二)加强结构调控,做大“蓄水池”。四川省医学院校数和招生数在全国居后,人才供量不足。我们调控医学教育结构,做大人才“蓄水池”。新建医学本科院校2所、高职学院2所;新增专业硕士授予权单位4个,临床类本科专业点5个、专科专业点3个。医学类本科专业招生从0.8万增加到1.3万,专科招生从1.1万增加到1.8万。

(三)加强人才投入,灌注“助燃剂”。省属医学院校省本级财政拨款从2011年的7.07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1.5亿元,年均增幅12.5%,高于全省GDP增幅;医学类生均拨款从2011年的1.02万元增加到2016年的1.5万元,高出全省本科院校生均拨款13.7个百分点。省本级财政卫生经费人才专项投入从2011年的7000万元增加到2016年的1.5亿元,高于省财政同期卫生投入增幅。

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补齐人才质量不高短板

(一)实施学历提升计划。启动民族地区卫生人才培养十年行动计划,每年投入5000万,免费开展成人专科学历教育、“3+3”定向医学专科学历教育、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藏区“9+3”免费中职教育。5年共有8500名民族地区本土人员取得大中专学历。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民族地区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从2011年的57.7%提高到2016年的65.7%

(二)健全毕教继教制度。先行先试,开展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年均招收5400人、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年均招收600人。积极探索护士、药师、技师岗位培训,初步贯通了医、药、护、技人员终身教育链条。

(三)开展岗位技能培训。省政府把基层人员岗位培训纳入脱贫攻坚考核内容,组织开展全科、儿科、精神科医生转岗培训,医技人员上岗培训,职称和医师资格考前培训,乡镇卫生技术人员岗位大练兵等,年均培训基层人员16万人次。通过培训,我省每万人全科医生数达到2人,每万人儿科医生数增长0.22人,基层中级职称人员比例增长19.9%,基层人员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提高11%

三、完善人才使用机制,补齐基层人才不稳短板

(一)完善编制岗位政策,让基层有位可补。先后制定乡镇、社区、妇幼、监督4类机构编制标准,出台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建设的十条政策。全省基层新增编制2.78万个,空编率由30.1%降低至17.7%。规定省市属卫生单位招聘管理岗位和本科及以下专业技术人员须具有2年及以上基层工作经历。近两年为基层招聘紧缺人才6212名,省市卫生单位公开招聘管理岗位和本科及以下学历专业技术人员100%具有2年及以上基层经历。

(二)实施人才专项政策,让基层有人可选。积极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全科医生特岗计划、乡镇卫生院执业医师招聘、“三支一扶”、“阳光天使”、公卫人员招聘等人才项目,近三年为基层引进人才7000名。出台激励医务人员创新创业和医师多机构执业实施办法,有1万人次医师到基层执业。

(三)完善职称评价政策,让人才发展有位。率先建立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双轨制”,单独设立基层卫生高级职称序列,基层人员晋升高级职称实行“三免一降”(免外语、计算机、论文指标,降低学历要求)。实行服务基层“奖励积分制”,同等条件下积分高者优先评聘职称。基层高级职称占比从2011年的3.2%提高到目前的4.06%

(四)完善薪酬激励政策,让人才干事有劲。出台基层机构基金计提办法,启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收支结余用于人员奖励。其中基层人均奖励达到1.5万元,人均绩效工资从5.38万元增加到7.02万元。省财政专门建立了民族地区基层优秀人才奖励基金,每人每年奖励不低于2万元。建立了基层拔尖人才选拔制度,率先以政府名义设立医疗卫生人员终身成就奖,激励基层人员干事创业。

 (信息来源:国家卫生计生委)